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

周志贤|“锤字炼词”例说(三则)

一古人讲究诗歌要锤字炼词,我认为其它文体亦然。我记得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曾告诉我们“炼字”的秘诀,那就是把功夫要下到动词身上。我认为此言为经验之谈,一语中的。多年不读长篇小说了,因为老花眼了,消受不起。最近心血来潮,读了县籍女作家魏晓婷长篇小说《伤城》,我从中摘录了几个句子,认为写得很好。下面就动词的运用,用比较法作一番推敲工作。
①一进办公室就将身子掷在床上,眼盯着天花板楞神。这句中的动词“掷”字,可以换成“躺”字,但表现力就逊色了。
“掷”是一个将整个身子很快地抛起而又迅速地下落到床上的动作,而不是慢悠悠靠近床边斜着身子“躺”下的动作。
②她一路思量午饭要烧什么菜,煲什么汤,纽扣的事瞬间淡出了记忆。
动词“淡”字与动词“退”字在此句中的含义基本上一致。但“淡”字可以反映出其记忆有一个渐渐忘掉的过程,而不是像“退”字那样一下子忘记了。
③叶蓉蓉掐着日子看看自己的身材在慢慢变形。
“掐”字与“算”字相较,其含义是相同的。但“掐”字可以形象地反映出“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着”,而“算”字看不出屈指计数的动作。
④夏之琳一个人被晾在客厅里,又气又恼……
若换成“搁”字,就不如“晾”字语意浓重。从“晾”字可以看出夏之琳被抛弃被冷落的心理感受。
⑤小商小贩扯着嗓子,举着喇叭高声叫卖着。
此处“扯”字,可以换成“放开”。但细细辨析,仍有细微差别。用“扯”字,可以反映出小商贩的叫卖声是有意放慢语速,拉长声调的,而不是“放开”嗓子,大声地呐喊。
书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,不再赘述。

要描写人物,不仅要写他(她)的肖像、服饰、语言、心理,还要写其动作。在描述某一个动作时,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。那我们就要动动脑筋,找到那个最准确的动词。举例如下:
①”走!”老公揽过孩子,“咱们吃比萨去!”
②她拱进我的怀里说:“妈妈,你不是不要我了吗”
③孩子仰着脸看着我们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?
④端午节,奶奶拧五花绳、缝香包、煮鸡蛋、包粽子、炸油糕、戴裹肚,可忙啦。
⑤大年三十,妈妈可忙碌了,要糊窗子、缝被子、全馍馍、掐辫子等。
⑥他在老家种过菜、碾过场、晒过粮、养过鸡、拴过牛、喂过猪……
⑦他放下自己的爱好,背起儿女的行囊,带上相依的老伴,锁上温暖的老房,别离难舍的故土,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肩负起特殊的使命,投身到新的战场,给子女看家带孩做饭,买菜擦地洗衣裳……
请读者关注以上例句中的动词。动词用准确了,作者所描绘的人或事物就活起来了,立起来了。

最近,读了几本2018年出版的《微型小说选刊》,摘录了几个例句,对动词的锤炼加以说明。
①陈嫂伸了个懒腰,便窝在了门禁室的躺椅上。
此句中的”窝”字,如若换成“坐”字,就逊色多了,就体现不出陈嫂蜷曲状的坐姿。
②要是没有支教老师培养,他只能像父辈一样,窝在大山里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为填饱肚子而劳碌一辈子。
此句中的”窝”字,如若换成“住”或“呆”字,就失去了“窝囊、委屈”等意味。
从上两例可以看出,锤炼词语的功夫要多放在一个句子的动词谓语上。
锤炼动词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比拟的修辞方式。下面举例加以说明。
③夕阳砸在西山上,溅起许多霞光。
这句中的“砸”、“溅”这两个动词,就是运用了比拟的手法:夕阳如一块巨石,砸在湖面上,溅起许多霞光。
④冬天带着凛冽,已站在街角悄悄窥探。
此句中把初冬拟人化了,它像人一样已“站”在街角,向街道深处“窥探”。
⑤一辆大巴车进了站,吐下一批乘客。
⑥车子前面篓子里躺着几本书,封面上苹果树挂满果子。
⑦那天恰逢周末,老张正窝在书房里“啃”书。
此三句中的动词“吐”、“躺”、“啃”均拟物化了。动词”“吐”若换成“下来”,“躺”若换成“平放”,“啃”若换成“读”,就减色多了。
从这几例可以看出,如果善于运用比拟的手法去锤炼动词,那整个句子就鲜活起来了。
往期阅读●周志贤 | 王奶奶纪事
●周志贤|小巷与小院(散文两篇)
●周志贤|在那愉快的借调日子里
●周志贤 | 柳青,党和人民并没忘记他
●周志贤|人人身上都有点阿Q气——读《阿Q正传》有感
●周志贤|点赞家乡妇女之手
●周志贤|1967年,我去了一趟铜川
●周志贤|我的自传与自评
●周志贤 | 童年的依稀记忆
●周志贤|“第一次”背后的故事
●“正尚杯”民国时期周家大院征文选登:周志贤|我记忆中的“周家花园”周志贤|●与中学生漫谈语文学习之一:浅谈语文学科的特点
●周志贤|与中学生漫谈语文学习之二:从引用和仿拟谈起——兼谈阅读对写作的关系
●周志贤|我一口气讲了五个有趣的故事
●周志贤|我接连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——我与高中生的一段对话
●周志贤|赏析三首小诗
●周志贤|我的第一篇“下水作文”
●周志贤|漫谈诗文修改的短文三则
●周志贤|三问三答
●周志贤|读书点评录(上)●周志贤|读书点评录(下)
●周志贤|新体诗十一首
●周志贤|值得一读的好书

周志贤
周志贤,中学语文科高级教师,已退休多年。酷爱文学,爱好写作,著书十余册。曾被《中国教育报》聘请为“语言文字之友”,曾为陕西省语言研究会会员,曾任凤翔县语文教研会会长。
【联系方式】
《雍州文学》编辑部
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。
微信ID:gh_fcf994b1b24a
联系邮箱:fxzxgwyx@sina.com
我们努力做到最好!
征稿启事
1.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,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。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。
2.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,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《雍州文学》,平台将在文内设置“原创”标识,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《雍州文学》。
3.散文、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,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,单首诗歌200行以内。
4.投稿时应在邮件“主题”栏标注文章名称+作者姓名,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。
5.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(含个人近照)一份(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)。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,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。如有图片,请注意图文分开,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。
6.《雍州文学》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。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。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(10元以内不返还,作为平台编辑、运营费用)的基础上,按照打赏金额50%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,稿酬最高300元。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,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。
7.投稿邮箱:凤翔县作协《雍州文学》fxzxgwyx@sina.com。
8.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,责任编辑进行初审,编委会复审,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。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。
《雍州文学》等你来
《时光捡漏》
您的读书笔记

《芳菲随笔》
欢迎你的关注


您可能感兴趣